不同于其它行业,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强调借助工业互联网建立数据的标准化体系、构建智能制造物联网体系、建设全价值供应链。
我国制造业为什么要进行数字化转型?
我国制造业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充分发挥了劳动力廉价、丰富的优势,从农业国快速建立起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单位劳动成本增加,这一优势开始逐渐丧失。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多数制造业企业仍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面临着人力、土地、技术等资源环境约束,综合成本持续上升。我国提出的“双碳”目标,也要求传统的制造业节能减排,因此,对于那些高排放、粗放型的传统制造业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此外,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结合制造优势与网络化、智能化,提升生产效率,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降低产品不良率,实现企业的提质增效。
面对制造业发展的瓶颈,我国已陆续发布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从国家层面部署推动智能制造发展。
在政策的支持下,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深度融合,先进的传感技术、数字化设计制造、机器人与智能控制系统的日趋广泛应用使得制造业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诸多新特征。
1、数字技术渗透,制造业呈现融合发展趋势
以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推动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形成人机共融的智能制造模式,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调、服务化延伸等融合发展新模式蓬勃兴起。
2、工业互联网加持,产业生态逐步完善
工业互联网对如今的制造业来说是一把提质增效的利器,工业设备的互通互联能够有效提高制造业的效率,同时利用信息技术串联企业内部生产流程各节点,实现企业生产全面可视化,让企业生产运营数据一窗式呈现,可大幅降低企业研发、设计、材料、人力等运营成本。
3、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走向低碳之路
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运用,能够对工业企业工艺、制造、物流等各个环节进行把关,精准预测需求,从而实现节能降碳。
当前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仍面临一些短板和制约,主要是原始创新能力不强,重大原创成果偏少,为此我国各省市也出台了一些相应的政策。以天津市为例,推动数字赋能转型发展。深入实施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统筹推进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和数字政府建设,坚持应用引领,强化工作机制,打造一批应用示范场景;
实施数字经济“1 3”行动,发挥“津产发”产业智慧中枢作用,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
实施智能制造赋能工程,推进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突出平台作用,新打造100个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培育一批标杆企业。
由此可见,未来制造业将会与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紧密结合,而数字化转型中的企业应该注意整体架构的重塑,提质增效,助力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转型。